李东明摄于盐城黄海滩涂 图源: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
自带“饭勺”,憨态可掬
勾嘴鹬是鹬科勺嘴鹬属的小型涉禽,体长只有14~16厘米,大概只有人的拳头大。它的嘴巴是黑色的,嘴巴末端呈铲形,看上去就像是一个袖珍的小勺子。觅食时特别认真,被广大爱鸟人士称为“自带饭勺”的鸟儿。
勺嘴鹬的羽毛颜色很特别,会随季节而变化。夏季,它的上体是黑色,背部棕红色羽缘;冬季,羽背面是灰褐色,具黑褐色羽轴纹。
勺嘴鹬的觅食与鸭子更为相似,也是以滤食为主,主要以昆虫、昆虫幼虫、甲壳类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勺嘴鹬在烂泥中捕食主要靠“小勺子”,它的喙可以帮助它在泥土中更好地感知猎物。
勺嘴鹬常单独活动于水边浅水处和松软的烂泥地上,行走时常低垂着头,不断将嘴伸入水中或烂泥里,边走边用嘴在水中或泥里左右来回扫动前进,甚至转回来的时候,嘴也不用从水中出来。
正在捕食的勺嘴鹬
极危物种,鸟中“大熊猫”
勺嘴鹬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鸟类之一。它不仅因其外貌引人注意,更重要的是其目前的种群数量。
由于环境破坏和栖息地萎缩,全球仅剩600多只,数量远少于大熊猫,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度濒危物种,在2021年2月正式“升级”成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据估算,勺嘴鹬的成熟个体数约有240-456只,大致相当于360-684只个体,而且这一数字可能还在不断减少。
因为人类活动、环境污染等导致的栖息地退化及丧失,以及受非法捕猎等因素的影响,勺嘴鹬的生存环境面临极为严峻的考验。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勺嘴鹬的种群数量还在以每年8%的速度减少。
勺嘴鹬对繁殖地选择非常苛刻。据近些年研究,勺嘴鹬只在西伯利亚东北部海岸冻原地带繁殖,其中最重要的繁殖地是欧亚大陆的最东北端的楚科奇半岛。每年6-7月,从南方迁徙而来的勺嘴鹬开始求偶、筑巢,准备繁殖。它们在冻原沼泽、湖泊、水塘、溪流岸边和海岸苔原与草地上营巢,尤其喜欢淡水塘边的苔藓草地。
由于洪水泛滥、各种天敌动物的捕食及食物短缺等原因,勺嘴鹬的繁殖成功率并不高,每窝产卵3至4枚,仅20%~30%的卵能够孵化成功并最终成活下来。苛刻的繁殖地选择,狭窄的繁殖区域及较低的繁殖成功率是勺嘴鹬自然种群较低的重要原因。
飞越八千里,跨时区的超级旅行家
勺嘴鹬的故乡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北部楚科奇半岛。它是一种长距离迁徙的候鸟,每年都会从俄罗斯飞往泰国、印度、中南半岛、新加坡和马来半岛等东南亚地区越冬。
图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勺嘴鹬仅在极少数的冻土层地带上繁殖,在东南亚的湿地过冬。每年8-9月份,完成繁殖任务后,很快开始长途迁徙。沿东亚-澳大利亚迁徙线路,跨越北冰洋、大西洋和太平洋,前往东亚和东南亚地区过冬,全程约8千公里。
由于航线过长,经常会在我国江苏盐城等地经停中转,在这里停歇休憩、补充能量。像我们人类的旅行一样,“小勺子”的北迁也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图片
李东明摄于盐城黄海滩涂 图源: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
秋天的盐城黄海湿地仿佛成为了一张大餐桌,此时是观测勺嘴鹬和其他鸻鹬类候鸟的最佳时机。在9月和10月,不同批次的勺嘴鹬都相继抵达,数量可以过百。与此同时,滩涂湿地上的其他各种鸻鹬也是纷繁复杂。勺嘴鹬这小小的身影,往往会淹没在2万、5万,甚至是更多的小型鸻鹬里。
在南迁途中,勺嘴鹬会在盐城黄海湿地等地停歇、换羽,之后飞往中国南方及东南亚等地过冬。预计天再冷些,这些小家伙便不能再“赖”在黄海湿地了,只能追寻前辈的步伐,飞往温暖的越冬地。
别看它身体小小的,但能量却是巨大的呀,是个超级厉害的跨时区旅行家。
“生态好不好,鸟儿说了算”。勺嘴鹬对栖息环境要求比较高,在盐城、阳西、湛江、锦州等地能发现勺嘴鹬,表明当地有着优良的生态环境。希望以后可以见到更多可爱的“小勺子”!
来源:海南日报、复旦大学祖嘉生物博物馆、湛江日报、中国国家地理探索、爱鸟国际、大众科普、盐城发布、CEAAF
参考文献:
孙仁杰.“极危萌物”勺嘴鹬[J].广西林业,2017(04):25-26.
鹤博,蔡志扬,章麟,干晓静,刘文亮,李静,蒋忠祐,王松林,马志军. 勺嘴鹬在中国的分布状况和面临的主要威胁[J]. 动物学杂志,2017,52(01):158-166.
整理:刘雪洁
蔡英文时隔744天再开记者会 前“绿委”:因为美国在看******
蔡英文时隔744天再开记者会,前“绿委”讽刺:因为“美国在看”
【环球网综合报道 记者赵友平】中时新闻网、TVBS新闻网等台媒消息称,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27日上午召开安全高层会议,下午3点半将召开记者会,针对“强化全民‘国防’兵力结构调整方案”向社会各界报告并接受媒体提问。联合新闻网称,这是蔡英文时隔744天终于再次召开记者会。对此,民进党前“立委”郭正亮认为,之所以选择这个议题开记者会,是因为她知道美国在看,这是美国要的议题。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蔡英文27日上午召开安全高层会议,就“强化全民‘国防’兵力结构调整方案”进行讨论;中午与“立委”开会讨论义务役役期延长;下午主持“强化全民‘国防’兵力结构调整方案”记者会。台湾TVBS新闻网称,这也是蔡英文自2020年12月后,时隔2年多再度接受媒体提问。
台湾“中央社”称,参与相关讨论的防务人士26日晚声称,这次兵力结构改革3大“亮点”:一是将兵力结构区分为主战部队、守备部队、民防系统、后备系统4大区块,明确防卫任务;二是导入美军等最新模块化训练模式,三是大幅调升义务役薪资,兼顾服役期间经济生活。
报道称,防务人士透露,在这次规划中,未来由志愿役组成“主战部队”,担任海、空等安全任务;由义务役为主担纲“守备部队”,负责守备、军事与民间重要设施防护与协力民防等任务。
报道还称,针对义务役延长案,蔡英文27日上午主持安全高层会议讨论,做最后定案。义务役延长案若今年底前完成公告,施行日为2024年1月1日,即从2024年1月1日起,年满18岁役男役期将从4个月延长为1年,但确切细节仍以公布版本为主。
对于蔡英文27日下午将召开记者会,时隔两年多再接受媒体提问,联合新闻网称,蔡英文隔744天终于肯开记者会,是“美牛模式翻版”。
文章称,蔡英文这次宣布“重大政策”的流程,全部比照2020年8月宣布隔年开放含莱剂(莱克多巴胺,俗称“瘦肉精”)美国猪肉、牛肉输入的模式。文称分析,蔡英文27日宣布的义务役延长一案,攸关防务领域,是其所属权责范围,因此安排走“美牛模式”。
对于蔡英文选择“强化全民‘国防’兵力结构调整方案”这个议题召开记者会,民进党前“立委”郭正亮26日在中天电视政论节目《大新闻大爆挂》中分析称,因为她知道美国在看,这是美国要的议题,因此她作一个正式表态,表示“国安会议”通过了,“是我做出了决策”。郭正亮直言,因为蔡英文的剩余任期、2024选举都需要美国力挺,“这个议题一定要过关”。
对此,有岛内网友讽刺道,“人在做,美国在看,难道是头上三尺有美国?”↓
有网友讽刺道:“票投民进党,青年上战场。”↓
还有网友说:就是无能。↓
(环球网)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